足迹
大不列颠之影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一十三章 哥廷根阴谋(第2页)

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

    “喔,我的上帝啊!”
    这样惊人的事实使得俾斯麦这样壮胆气的年轻人也不免吃惊了一下。
    一个英国人,实际上却是个奴隶贩子!
    报纸上不是说英国政府今年已经宣布在本土和海外殖民地全面废除奴隶制度了吗?
    他哪儿来的胆子做这样的生意?
    但是俾斯麦转念一想,又现这或许是一笔好生意。
    因为他记得英国政府废除奴隶制的手段,是政府出资赎买奴隶主手中的奴隶。如果能抢在赎买工作完成之前从他人手中转让一批奴隶,那他还能从中赚到不少差价呢。
    俾斯麦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倒也不奇怪,因为十几年前普鲁士政府宣布废除农奴制时,一些容克地主就在做类似的生意。
    普鲁士在o年的《十月敕令》中规定:农民不再是领主的财产,他们拥有了自主经营农田的权利,并可以自由迁徙和结婚。
    但是相应的,为了补偿土地贵族的损失,农民需要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原本属于领主的土地使用权。赎买包括了土地赎买、劳役赎买和现金赎买三种方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中,土地赎买指的是农民可以选择放弃部分土地使用权,以换取对其余土地的完全所有权。
    例如,如果一个农奴耕种oo英亩土地,他可能会放弃o英亩的土地给地主,以换取其余o英亩的完全所有权。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赎买方式,但由于不是所有农奴都拥有oo英亩的租佃权,所以还有一些人选择了劳役赎买和现金赎买。
    劳役赎买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即农民向地主提供一定年份的无偿劳动力以换取自由。
    而现金赎买就更简单了,花钱换自由,可以一次性支付,也可以分期支付。
    但是大部分农民都不可能一次性掏出那么多钱,所以主流选择是o年或者o年的分期付款,类似于现代的贷款偿还模式。
    不过,有的容克地主由于自身财务状况不佳,所以如果有人愿意支付给他们百分之七八十的一次性付款,他们也很乐意将这些农民的贷款合同转让出去。
    而不列颠今年推出的废奴赎买法案总成本在ooo万英镑以上,所以大部分奴隶主拿到的也是政府的分期赔偿。
    因此,俾斯麦大胆猜测,肯定也会有人从事现款换贷款的生意。
    不得不说,俾斯麦的猜测非常正确,目前不列颠国内确实有不少人就在从事这桩生意,或者更准的说,从事这些生意的人都来自伦敦金融城。
    银行家们一致认为这种有政府背书的分期赔偿不太可能出现债务违约的情况,这种赔偿与英国国债的信誉可以排列在同一等级,都属于非常优质的金融理财产品。
    所以,只要有人愿意出售合同,他们统统照单全收。
    但遗憾的是,亚瑟并没有掺和这种事的心思。
    一方面,这是出于道德层面的顾虑,金融城那帮银行家可以不在乎名声,但是在伦敦毁誉参半的亚瑟·黑斯廷斯爵士却不得不在乎。
    另一方面,这是出于政治层面的考虑,亚瑟出道时就是靠打击弗雷德和巴巴里海盗的贩奴生意出名的。就为了弄那几个破银币,便要伸出手来打自己的脸,体面的约克绅士是做不到的。
    更遑论,他前段时间还现了全新的致富渠道,与经营奴隶赎买合同相比,支持意大利革命不仅赚名声,而且来钱也快多了。
    但是身为一个岁的普鲁士青年,俾斯麦当然想象不到在他向往的外交领域,那些看起来像是蠢货一般的外交官们用法语谈论的全是比奴隶贸易还挣钱的大生意。
    在支持青年意大利的活动过程中,英国外交部助理次官奥古斯特·施耐德先生承惠ooo镑,奥地利帝国驻法兰西大使馆文化参赞威廉·冯·克罗梅尔先生承惠ooo镑,欧洲外交界的‘良心’亚瑟·黑斯廷斯承惠oo镑。
    至于为什么亚瑟只入账oo镑,这是因为由于他良心难安,所以权衡再三后,还是在私底下送了oo镑现金给加里波第,并对他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要透露英国外交部与青年意大利的联系。
    而加里波第在临行之际还不忘感谢亚瑟,并诚恳的代表马志尼向亚瑟致歉:“这一万法郎对我们帮助甚大,抱歉,亚瑟,我们之前不该怀疑你的。”
    俾斯麦盯着桌子上那封看起来古里古怪的信封看了半天,只觉得手指痒,他实在是想瞧瞧学监私底下到底在做什么生意。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www.2kwx.net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